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室内臭氧反应初步探究
            
                编号:15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2-03 13:07:01
                                浏览:81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人体呼气中含有千余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室内环境中,呼气VOCs能够与臭氧(O3)反应,改变室内O3浓度并形成二次产物,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目前对室内O3与呼气VOCs反应过程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中我们初步探究了室内O3浓度条件下实际呼气样品与O3的氧化反应过程和机制,采用高性能二次电喷雾电离(SESI)源耦合高分辨质谱(HRMS)实时在线分析呼气VOCs的臭氧反应产物,发现了近400种产物;进一步,采用标准气体样品,阐明了呼气中主要组分异戊二烯和α-松油烯的臭氧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常见室内O3水平下呼气VOCs与O3反应会消耗一部分O3,但也会形成甲基乙烯基酮、甲基丙烯醛等具有危害健康的二次产物,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关键词
                室内空气污染,臭氧,呼气VOCs,高分辨质谱,实时在线分析
             
            
            
                    稿件作者
                    
                        
                                    
                                                                                                                        
                                    许昕
                                    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
                                
                                    
                                                                                                                        
                                    庞宏伟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刘超
                                    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
                                
                                    
                                                                                                                        
                                    王康毅
                                    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
                                
                                    
                                                                                                                        
                                    LoiselGwendal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周振
                                    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
                                
                                    
                                                                                                                        
                                    GligorovskiSasho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李雪
                                    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