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室内微生物组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关联研究
            
                编号:4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2-02 18:13:53
                                浏览:87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室内微生物组暴露与哮喘等呼吸道感染的发展有关,但由于微生物组成的多样性极高且受大量环境因素的影响,许多研究结果往往不一致甚至互相冲突。中国大学宿舍是一类特殊的高密度居住环境,环境影响因素和居住者特征(年龄、生活习惯等)较为类似。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山西省太原市某大学87个宿舍,并通过收集沉降的空气灰尘进行16S rRNA扩增子测序来描述细菌群落。在微生物物种丰度/功能通路和哮喘、鼻炎等症状之间进行了三水平logistic回归。结果:室内总体微生物丰富度与哮喘和呼吸道感染无关,但与特定类别的微生物有关。放线菌门的丰富度和丰度与感染具有保护性关联(P < 0.05)。 γ-变形杆菌纲中多个属的丰度,包括嗜血杆菌属,克雷伯菌,Buttiauxella和Raoultella,与感染呈正相关(P < 0.005)。这些微生物在感染中的作用与以前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一致性。建筑年龄与宿舍中总体微生物组成变化有相关性,与变形杆菌门中的三个潜在风险属呈负相关(P < 0.05)。灰尘重量与放线菌门中的对感染有潜在保护作用的微球菌呈正相关(P < 0.05)。梭菌纲中类群的丰富度和丰度,包括瘤胃球菌,Blautia,梭状芽胞杆菌和Subdoligranulum,与哮喘呈正相关(p <0.05),且这些类群主要来自人类肠道。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中的分类单元丰富度与哮喘症状呈保护性相关,这些分类单元主要来自室外环境。细菌丰富度和丰度与呼出一氧化氮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来自不同系统发育类群和衍生栖息地的微生物对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表明微生物健康关联分析中结合系统分类和生态学概念的重要性。
 
             
            
            
            
                    稿件作者
                    
                        
                                    
                                                                                                                        
                                    陈星伊
                                    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成宏
                                    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王晟春
                                    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孙峪
                                    华南农业大学
                                
                                    
                                                                                                                        
                                    付曦
                                    中山大学
                                
                                    
                                                                                                                        
                                    DanNorback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张昕
                                    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