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海岸线附近飑线形成和发展的机理研究
编号:18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4 17:01:41 浏览:579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2年07月28日 08: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场:[S2] 中小尺度气象与高影响天气 [S2-2] 议题2中小尺度气象与高影响天气28日上午

暂无文件

摘要
        飑线是组织性较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常伴有雷暴大风、对流暴雨、冰雹甚至龙卷等破坏力极强的强对流天气。它不仅发生在内陆地区,而且常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海岸线附近。但是由于海上观测资料相对稀少,因此海岸线附近的飑线何时何地触发以及如何演变是预报员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选取2014年7月27日在杭州湾海岸线附近生成并发展的一次致灾性飑线过程,利用NCAR研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四维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同化了杭州湾周边的5部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3512站的地面自动站资料,得到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分析场(水平分辨率为3km、空间分辨率为10分钟),研究在海岸线附近对飑线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中尺度或对流尺度过程,揭示了杭州湾西海岸对流加强导致飑线形成以及飑线入海后加强为弓形回波的物理机制。
        分析发现,27日午后,杭州湾西海岸及其周边地区的大气非常不稳定,陆地上对流不断生成。随着杭州湾西侧对流的发展东移,其偏西风出流也加强东移,而杭州湾狭窄的西海岸附近盛行偏东风海风,两者相遇后触发了海岸线附近的对流。此后,偏西风继续东移加强,而海风强度基本维持,低层辐合加强,因此西海岸线的对流迅速加强并与南北两侧的线状对流相连,形成了飑线。飑线向东移入杭州湾后,南段演变成弓形回波,造成了舟山地区的雷暴大风。弓形回波形成前后的特征与Weisman揭示的陆地上弓形回波特征类似。在弓形回波形成前,后侧入流急流并没有下沉到地面。而后侧入流急流下沉到地面后,造成了弓形回波及近地面大风。
 
关键词
杭州湾;入海飑线;VDRAS;物理机制;海风;弓形回波
报告人
章丽娜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稿件作者
章丽娜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孙娟珍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 06月3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9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