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21贵州冰雹频次气候特征
            
                编号:28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6 00:51:20                浏览:106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冰雹具有时间短,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等特点,冰雹灾害每年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研究冰雹的气候特征对开展人工防雹作业、防灾减灾十分必要。目前,大多研究集中在长时间序列的全国降雹气候研究,或者贵州省较短时间序列的冰雹气候特征研究,还未有61年长时间序列的贵州省冰雹的气候特征研究。
       本文利用贵州省84个国家气象站建站以来61年冰雹观测日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学分析方法,从冰雹频次年际变化、月变化、日变化等角度,分析了1961-2021年贵州冰雹频次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冰雹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冰雹频次由西向东逐步递减,北部冰雹频次最小,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和黔西南北部,年均冰雹频次的最大值为水城2.8days,最小值为赤水0.2days;年均冰雹频次与海拔呈正相关,R2=0.59;从冰雹频率年际变化来看,1982年和2020年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多雹年,但是整体上全省冰雹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贵州省年均冰雹日数达35.54天;贵州省冰雹多发于春季,占全年6成多,而秋季冰雹最少;月变化上,冰雹主要出现在2月-6月,冰雹频率4月最大,9月最小,4月之前东部市州冰雹频率普遍大于西部市州,且呈现由东到西,由南至北逐步递减的趋势,4月之后冰雹频率西部市州较大,趋势与4月之前相反,且位于西部高海拔地区的毕节、六盘水还在8月、10-11月出现了较小的峰值;日变化上,冰雹出现时间以14时-01时的午后到夜间为主,占比83.33%,15时-21时占比65.34%,9个市州冰雹出现时间频率的极值虽然各有差异,但均以午后到夜间为主。每十年月冰雹频率变化上,2011-2020年3月、5月的冰雹占比均有上升趋势。
             
            
            
            
                    稿件作者
                    
                        
                                    
                                                                                                                        
                                    刘涛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文继芬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彭宇翔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唐辟如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李皓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