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
编号:4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1 20:50:51 浏览:33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2年07月28日 09: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4] 热带与中高纬气候系统相互作用 [S4-2] 议题4热带与中高纬气候系统相互作用28日上午

暂无文件

摘要
季节内振荡对中国夏季降水有重要贡献,其强度可以影响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性。然而,影响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季节内变率强度变化的因子尚不清楚。本文使用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首先分析了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季节内变率强度年际变化的主导模态,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季节内变率以7–20天振荡为主,7–20天振荡强度(SPOI)的第一模态为南北偶极型。低纬和中高纬地区的大气环流异常共同造成了该偶极模态的年际变化。在低纬地区,增强的Hadley环流和西北太平洋至华南上空的异常反气旋在西南地区南部/北部引起背景场的水汽辐散/辐合,有利于SPOI的“北正南负”模态的形成。在中高纬地区,沿副热带急流的7–20天Rossby波列对西南地区北部降水7–20天振荡的变化非常重要。进一步研究表明,海洋性大陆和北大西洋的海温异常与SPOI偶极模态变化有关(图)。海洋性大陆海温暖异常可导致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对流活动增强,引起Matsuno-Gill型大气环流响应并增强局地Hadley环流,有利于形成SPOI的“北正南负”模态。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可以激发中高纬定常Rossby波,增强东亚西风急流及其波导作用,也使中高纬大气的7–20天瞬变波活动增强,从而有利于西南地区北部降水7–20天振荡的增强。水汽和涡度收支诊断进一步表明,7–20天风场对背景水汽的辐合以及背景纬向风对7–20天涡度的平流对SPOI南北偶极模态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
夏季降水,西南地区,季节内振荡
报告人
聂彦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聂彦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孙建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 06月30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9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