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红树林种类抵抗横向侵蚀的效应研究
            
                编号:247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22:47                浏览:97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由于存在缓流、固持土壤、减缓侵蚀的效应,海岸带植被一直以来被认为具有“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采用在中低潮滩种植红树林幼苗繁殖体的方法对海岸进行修复,实现“与自然共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手段。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红树林海岸植被前缘横向侵蚀现象加剧,极大程度影响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陡坎横向侵蚀现象的本质是潮间带植被前缘陡坎基部的沉积物在波浪侵蚀作用下掏蚀,导致顶部的沉积物在应力作用下形成拉伸断裂进而倒塌。这一过程涉及生物根系的固结作用,是生态土力学交叉学科范畴的科学问题。陡坎横向侵蚀涉及的一系列海岸物理过程,受多因子控制,如外部因子波、流侵蚀力,以及影响沉积物理化性质等内部因子。生态海岸潮间带植被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这一侵蚀过程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本研究通过沉积物理化性质测定,结合波浪水槽试验手段,系统性研究了不同红树林物种和林龄分布区的林下沉积物的横向侵蚀速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揭示了其与沉积物理化性质的互馈机制。结果表明,无瓣海桑群落随林龄增加,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体现出红树林具有显著的固碳作用。同时,林下土壤抵抗横向侵蚀的能力也随树种的差异存在显著不同,体现在秋茄林下土壤侵蚀速率高于不同林龄无瓣海桑。研究成果也表明横向侵蚀速率与沉积物饱和密度、有机质含量分别呈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是控制沉积物横向侵蚀速率的两个关键因子。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林龄(10-20年)树种的抗侵蚀差异,体现出随林龄增长,植被前缘地貌对侵蚀动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增强,这反映了海岸动力-地貌-植被之间的互馈作用。本研究为量化红树林湿地的海岸防护效果提供了试验方法,同时为筛选出耐侵蚀的红树林物种进行合理时空配置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红树林,陡坎,沉积物,有机质,波浪侵蚀,土壤理化性质
             
            
            
                    稿件作者
                    
                        
                                    
                                                                                                                        
                                    陈欧
                                    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王恒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解鸣晓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