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花粉与植物多样性关系研究——以我国鲁西南地区为例
编号:263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8:10:19 浏览:31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5: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7A] 17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17A-2] 17A-2 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植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明晰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过程将为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孢粉作为植物重建的重要指标,为长时间尺度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孢粉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则是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鲁西南地区表土孢粉分析及植被调查,系统地开展了表土孢粉与植物多样性关系研究。文章基于不同的多样性指数(例如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功能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孢粉-植物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空间尺度的选择对孢粉-植物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影响,在相关花粉源范围(Relevant Source Area of Pollen, RSAP)处,植物与孢粉相关性最强。群落加权平均值(Community Weighted Mean, CWM)是重要的功能多样性指数之一,在所有检验的多样性指数中,植物和孢粉的CWM指数相关性最强。此外,对收集的植物性状(traits)分别计算CWM指数发现,孢粉-植物关系的群落加权平均株高(CWM-Height)和群落加权平均比叶面积(CWM-Specific Leaf Area)两个功能多样性指数显示出了最优的相关性。本研究将有助于校正化石孢粉与古植物多样性间的关系,为了解过去气候变化及人类长期干扰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格局和机制,以及未来气候变化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趋势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
孢粉-植物相关性,表土孢粉,植物,功能多样性,鲁西南
报告人
谢思绮
中山大学

稿件作者
谢思绮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
李芙蓉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