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上白垩统圣通阶-坎潘阶嫩江组有机质富集机制:陆地环境对OAE3的响应
编号:269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3:14:47 浏览:31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8: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7A] 17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17A-3] 17A-3 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古代沉积物中有机物(OM)富集的局部和/或全球环境影响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上白垩纪嫩江组湖相页岩(K2n)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之一,在圣通阶-坎潘阶(Santonian-Campanian)界限区间沉积了大量的OM,可与白垩纪最后一次海洋缺氧事件(OAE3)的末期相关联。本研究重点研究了松辽盆地古湖泊系统A-1钻孔中嫩江组下部,并强调了由不同机制控制的两个强化OM沉积事件。在K2n的第一阶段(K2n1)中,总有机碳(TOC)值达到约8.0%的最大值,但波动迅速。第二个事件发生在K2n的第二阶段底部(K2n2),与更短暂和快速的OM富集事件相关,表现为单峰TOC脉冲(最大值约13%)。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一致表明,这两个OM积累事件由不同的环境背景控制:(1)普里斯坦/菲坦值、同系异构萜指数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表明K2n1期间底水氧含量相对较低,存在短暂的欧西尼亚(无氧和富含硫化物的水柱);(2)古生产力和OM来源指标表明,在K2n1期间存在海洋来源的OM,而在K2n2期间,陆地古生产力对OM沉积的影响更大;(3)水连接性指标表明,在K2n1期间强烈的周期性海水入侵,而K2n2早期的环境更为受限,古湖泊以淡水为主导。同时强调,与海洋相比,陆地环境可能更敏感于与OAE相关的气候扰动。快速的海平面(湖面)变化可能控制了不同类型的OM和积累机制,并导致在Santonian-Campanian期间K2n下部的不同OM积累模式。松辽盆地广泛分布的富OM沉积物表明,在陆地环境中增强OM的埋藏,以及全球同时代的类似富OM沉积物,可能对全球外生碳循环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嫩江组,OAE,有机质,地球化学,松辽盆地
报告人
刘牧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刘牧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