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湖泊布局加剧大气污染物堆积效应的数值模拟和机制分析
            
                编号:360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5:48:08                浏览:711次
                快闪报告
            
            
            
                摘要
                       地表利用类型和复杂地形结构对于近地面大气流动和污染物传输有显著的影响,在长三角城市群及周边区域内,湖泊和丘陵山地错落分布,形成了该区域内自然下垫面的主要特征,对陆气相互作用以及对大气污染物的本地积累和周边传输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及周边地区山地-湖泊格局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开发的二维陆面过程模式对该格局的概念模型进行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污染扩散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湖泊和周边丘陵山地地形对近地面大气环流和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对近地面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大小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湖泊-山地格局对气温的垂直结构和中低空污染浓度分布起着重要作用。湖面逆温的日内变化对于污染物在低空的积累和向中高空的输送有明显的影响,而丘陵地形的存在造成迎风坡和背风坡污染物浓度的明显差异,并对山前近地面污染物向高层大气的抬升和近地面下浸输送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二者效应叠加之后,造成了区域内一定的中低空污染物堆积效应,于每日的16时-19时效果尤为显著,这与高淳地区的观测数据可以吻合。模拟结果表明,该区域近地面大气污染浓度受中层输送和本地排放的影响为主,丘陵另一侧低层输送的影响贡献较低,同时在目标区域内,随着观测点高度的升高,中层输送的影响显著增加,低层输送影响也有所增加,但本地排放影响明显下降。这一研究有助于加深湖泊及周边复杂地形对大气环境和大气污染物输送与扩散的影响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有效的法规来控制局地空气污染。
             
            
                关键词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陆面过程模式,大气污染扩散与传输,地形的陆面效应,湖陆风
             
            
            
                    稿件作者
                    
                        
                                    
                                                                                                                        
                                    黄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振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