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地区海陆热浪时空协同研究
编号:50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9:31:56 浏览:427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1:2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7A] 7A、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7A-4] 7A-4 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集聚了全国39.93%的人口,是极端热浪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该区域海陆相互作用强烈,又受到径流、潮汐和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作用多重影响,其热环境复杂多变。针对传统的城市热环境和海洋热环境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上孤立的区域或大范围的全球海洋分析,缺乏关注沿海地区海陆协同热浪的问题,本文对中国沿海地区开展海陆热浪时空协同研究。选取中国海岸线内陆100公里以内的60个城市作为向陆海岸带,并以中国海岸线周边1.5°缓冲海面区域作为向海海岸带,采用1982-2021年度精细时间分辨率的近地表气温和海表温度,系统对比研究中国沿海区域海陆热浪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协同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从年际时序变化上看,1982-2021年间中国沿海地区城市热浪和海洋热浪均呈现频次增多、强度增大和持续时间增长的趋势;(2)从空间分异上看,同时受城市热浪和海洋热浪影响最大的区域为亚热带区域,温带区域海洋热浪比城市热浪更为显著,热带区域受城市热浪和海洋热浪的影响较小;(3)基于事件重合分析框架的海陆协同热浪分析结果表明,1982-2021年间,中国东部沿海区域相邻海陆地区海洋热浪发生后3、5、7天内发生城市热浪的概率分别为23%、32%、39%(显著性水平为0.05)。就7天内海陆热浪协同事件频率而言,每3次海洋热浪中,至少1次城市热浪发生在海洋热浪结束后。沿海地区热环境复杂多变,海陆协同热浪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结合地表温度、降水、大气环流等因素进一步探讨分析。
 
关键词
近地表气温,海表温度,海陆协同热浪,重合事件分析
报告人
弯媛美
中山大学

稿件作者
弯媛美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韦春竹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