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沿线的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编号:52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9:29:16 浏览:39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8:4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7A] 7A、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7A-4] 7A-4 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随着全球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叠加,中高纬度地区大多数城市的热环境不断恶化,已成为一个广泛研究的问题。其中,建成区内密集的建筑和其他人工构筑物导致室外气温升高,热环境质量降低;而绿化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高温并优化室外热环境。但目前已经发表的成果大多集中于水平层面;由于三维城市形态具有更高的精度,近年来开始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系列研究以徐州市为例,采用移动观测方法获取徐州市多条道路沿线的地理坐标、影像和气象数据,以探索道路沿线的多类城市元素与热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
道路沿线的城市元素通过SegNet(一种深度学习方法)解译道路沿线影像,划分为天空、地上构筑物、道路、绿化、行人和车辆,共计6种类型;并拓展绿视率的概念形成视觉指数分别表示上述6种元素,包括天空视率(SVI)、地上构筑物视率(CVI)、硬化地表视率(R&PVI)、绿视率(GVI)、行人视率(HVI)和车辆视率(VVI)。室外热环境参数包括气温(Ta)、相对湿度(RH)、温度湿度指数(THI)和太阳辐射(SR)。
徐州市景区—市区—郊区道路沿线的各类视觉指数均存在变化,CVI和GVI有显著的梯度变化;而道路沿线也呈现出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干岛效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分别与绿视率和构筑物视率在0.01水平上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绝对湿度则分别与绿视率和构筑物视率在0.01水平上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GVI对气温影响最高(19.77%),而构筑物视率对湿度影响最高(27.35%)。聚类分析表明以GVI和CVI为属性和以气温和绝度湿度为属性的2种聚类结果存在少许差异点,这些差异点主要分布在路口、水体、山体和高层建筑群之间,其原因可以归结为硬化地表面积较大、地表上空开阔度高、或者高层建筑遮荫作用强。
在徐州市多种道路和用地类型进行观测时,6种视觉指数分为“天”、“地”和“人”三类,其中“天”包含SVI,“地”包括CVI、R&PVI和GVI,“人”则包括HVI和VVI。在局地空间和短时间尺度上,“地”对气温和湿度最为重要,而“天”和“地”的共同作用对SR起主导作用。“人”在有限的范围内影响着这些户外热环境参数。此外,在夜间城市道路沿线的元素影响室外热环境的作用得到加强,其原因可能在于缺少了太阳辐射的重要能量输入,贮存于地表各类元素中的能量开始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微气候; 构筑物视率; 绿视率; 移动观测; SegNet
报告人
周宏轩
中国矿业大学

稿件作者
周宏轩 中国矿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