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Internal Land Use Changes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编号:27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5-19 15:37:49 浏览:35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31日 16: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10] Green Energy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10-2] Afternoon of May 31st

暂无文件

摘要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地区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综合运用碳排放系数、几何重心迁移、莫兰指数等方法,结合中科院30m土地利用数据、土地利用碳排放系数、高分辨率影像和社会经济等数据,对1990-2020年江苏省各县农村居民点碳排放、土地利用变化碳效应的时空动态格局进行研究。农村居民点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碳排放总体呈碳排放效应,生活能源碳排放比重最高;总量以2005年为界先减少后增加,苏北和苏南地区碳排放量高于苏中地区,碳排放重心落在淮安市地区。(2)江苏省各县区的农村居民点地均碳排放强度在逐年减弱,强度重心均落在扬州市,高值重心集中在南通市区和苏州张家港市,低值重心变化较大集中在连云港市;苏南地区的地均碳排放显著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苏中地区略高于苏北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碳效应研究发现:(3)以2005年为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流入农村居民点先后呈碳排放和碳排放、碳吸收综合趋势;农村居民点流入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并不活跃,主要流向了耕地和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成碳吸收和碳排放趋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变化流动碳效应,总体上呈碳排放的趋势,只有苏北地区少数县区在部分年间是碳吸收的状态;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变化年际碳效应均呈碳吸收效应。(4)土地利用变化地均碳排放强度空间格局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重心集中分布在高邮市、扬州市区和泰州市区;其中地均流动碳排放强度在研究期内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地均流入、流出、年际碳排放强度只在部分期间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农村居民点碳排放和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变化碳效应的时空分异,成果可为制定相应的减碳增汇对策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也可为其他地方开展此类工作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碳效应;时空分异;江苏省
报告人
Ying Li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稿件作者
莹 林 中国矿业大学
龙高 陈 中国矿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29日

    2024

    06月01日

    2024

  • 05月0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