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戈壁盆地本巴图地区沉积-改造作用特征及铀矿化成因分析
编号:102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1:24:00 浏览:347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2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5] 主题15、矿产与资源

暂无文件

摘要
巴音戈壁盆地本巴图地区位于新尼乌苏凹陷北部,项目组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该地区地表露头发育大量顺层状紫红色U-P矿石,其成因及对盆地铀矿化的影响不明。因此我们通过XRF、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该地区铀矿化成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含矿目的层巴音戈壁组上段为半干旱背景下的扇三角洲相快速入湖沉积,具有近源沉积的特点。氧化带内普遍发育赤铁矿化、褐铁矿化和碳酸盐化;还原带以草莓状和分散细晶状黄铁矿为主,碳酸盐发育,见多个炭屑。铀矿化主要分布在氧化还原过渡带,赤铁矿化、碳酸盐化发育明显,铀矿物以分散状均匀分布于以胶磷矿为主的胶结物中。综合分析,认为层间氧化作用叠加富U-P热流体改造在本巴图地区铀矿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范围。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本巴图地区;蚀变分带;层间氧化作用;铀磷矿化
报告人
李海啸
硕士研究生 东华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李海啸 东华理工大学
张成勇 东华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