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冬季大气颗粒物的组成特征、光学特性及来源研究
编号:11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15:44:11 浏览:37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1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自国务院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大气污染物(除O3外)平均浓度呈现下降趋势,然而新疆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于 2022年1月25日-2月7日在新疆奎屯和独山子地区同步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针对颗粒物滤膜样品中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光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测定与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聚类、潜在源区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对新疆地区大气颗粒物进行了来源和源区识别与量化解析,揭示了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组成特征、光学特性和来源。结果表明,独山子的PM2.5的日均值(白天和夜间)为(132.93±69.76)μg·m-3,奎屯的PM2.5的日均值(白天和夜间)为(233.62±82.22)μg·m-3,均远高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的二级浓度限值75μg·m-3(GB 3095-2012)。通过酸熏处理与非酸熏处理的碳分析发现,冬季新疆奎屯和独山子地区受到显著沙尘影响,且矿尘物质的存在显著影响了吸光性碳组分的光吸收系数的测量;通过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分析发现,两个站点受固定源影响更为显著。针对水溶性有机碳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发现水溶性有机碳光吸收具有强波长依赖性。本研究将为深入了解新疆地区颗粒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新疆,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光学特性,来源解析
报告人
杨悦怡
本科生 青岛大学;山东大学

稿件作者
杨悦怡 青岛大学;山东大学
闫才青 山东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