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HONO)的来源及其对二次污染物的影响
            
                编号:11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15:44:11                浏览:1260次
                张贴报告
            
            
            
                摘要
                HONO是对流层中OH自由基的重要来源,目前对HONO的来源仍认识不足,化学传输模型对HONO浓度存在低估。本研究更新了地表和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参数,并增加了硝酸盐光解反应、烟尘表面非均相反应、硝酸和盐酸的酸置换反应,模拟长三角地区2020年秋季HONO的时空分布特征。模型改进后,常州站点HONO浓度增加,与观测更接近,此外模型对NO2的低估(可能由排放造成)可能是HONO仍然低估的主要原因。常州站点HONO的主要生成途径是地表非均相反应,约占88%,其他较重要的途径是直接排放。改进后的HONO化学机制提高了臭氧浓度、日间OH和HO2自由基浓度,降低了夜间NO3自由基浓度。HONO的光解是常州站点OH自由基的主要来源,OH浓度增加导致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SOA浓度分别增加了129%、33%、112%和46%。
             
            
            
            
                    稿件作者
                    
                        
                                    
                                                                                                                        
                                    李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秦墨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婧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谢晓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胡建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