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O对东海黑潮区域海温影响的季节性反转
            
                编号:119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2:25:55                浏览:1252次
                张贴报告
            
            
            
                摘要
                东海黑潮(East China Sea-Kuroshio, EK)区域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的变化对周围的天气、气候和海洋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季节到年际气候变化主要可预测性来源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EK SST的逐年变化与之有关。在ENSO秋冬季节,热带太平洋地区有持续且明显的SST异常,EK区域却没有观测到显著的SST信号。我们发现ENSO-EK SST关系出现了显著的季节性反转,从秋季的负相关关系(8月(0)-10月(0))转变为冬季的正相关关系(12月(0)-2月(1))。这种反转主要归因于与ENSO相关的西北太平洋(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大气环流模式的季节性变化。在ENSO发展年的秋季,WNP气旋异常被限制在20°N以南,异常偏北风增强了气候偏北风,并主要通过风蒸发效应促进局部SST冷却。在随后的冬季,与ENSO相关的WNP反气旋异常增强并向EK地区延伸。随之,南风异常引起气候偏北风减弱,进而导致EK区域的向下潜热和感热通量增加,促进了局部SST变暖。认识EK SST对ENSO海温强迫的响应,强调了ENSO遥相关季节性调制的重要性,也对当地SST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ENSO,东海黑潮SST,海气相互作用,季节性反转
             
            
            
                    稿件作者
                    
                        
                                    
                                                                                                                        
                                    解雨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张文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胡苏琼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姜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