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中全新世气候变化及其定量重建
编号:127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3:27:12 浏览:30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S1-3]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16、专题1.4(19日上午,302)

暂无文件

摘要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季风区西风过渡区,对气候的响应十分敏感,是重建过去气候的理想场所。本文在巴丹吉林沙漠苏亥图高湖面采集55件孢粉和粒度样品用于气候代用指标分析,获取5件年代样品,采用光释光和AMS14C定年,重建了该地区中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对沙漠毗邻区现代表土孢粉数据集和植被调查结果进行代表性、指示种以及主成分分析,揭示二者的对应性和环境影响因子。采用222个表土孢粉数据集以及现代气象数据建立气候重建训练集,选择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法(WA-PLS)和现代类比法(MAT)两种定量重建模型,带入地层孢粉数据,比较重建模型的适用性。通过重建的气候参数结合地层孢粉和粒度变化重建巴丹吉林沙漠中全新世气候演变过程,并通过区域对比探寻气候驱动因素。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地层孢粉组合从6.85~5.38 ka可分为4个带,ZoneⅠ至ZoneⅣ乔木花粉百分比由多减少,乔木主要为松属和云杉属,还有晚期逐渐增多的桦属,胡桃属等阔叶树种,而灌木和草本植物百分比由少增多,反映降水逐渐较少温度逐渐增高。沉积物粒度特征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由早至晚,样点处水动力大小逐渐变弱,湖面逐渐变大。(2)现代表土花粉可划分为荒漠带(三个亚带),灌丛带,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和林草过渡带。除荒漠带2和灌丛带的花粉组合与植被调查一致性较差,其余植被带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和水文因素是影响表土花粉的两个主要环境因子。(3)重建结果显示WA-PLS相比MAT有着较小的RMSEP和较大R2,表明WA-PLS重建效果更佳,更适用于研究区古气候重建。(4)重建的结果显示研究区中全新世年平均降水为140.94 mm,年平均温度为11.13℃,均高于现代降水和温度,气候总体较暖湿。研究区气候可以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浅湖相气候较暖湿但有波动变化,阶段Ⅱ:湖面扩大气候相比上阶段降水略有减少温度降低,阶段Ⅲ:湖面进一步扩大气候降水较少温度较高。区域对比推测中全新世巴丹吉林沙漠气候主要受控于东亚季风,出现a1(6.2~6.0 ka)和a2(5.5~5.4 ka)2次干旱气候事件,a2事件具有全球性,可能是对Bond 5.5 ka事件的响应,其形成原因可能为地球轨道要素强迫。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中全新世,气候变化,定量重建,孢粉,高湖面
报告人
许可可
助理讲师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稿件作者
许可可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宁凯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