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大范围水稻面积制图研究
            
                编号:130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4:11:20                浏览:1320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及时、准确的绘制水稻种植区域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时间和空间连续的数据,已经被广泛用于水稻制图研究中。然而,水稻与非水稻训练样本集的获取和云层的影响是制约光学遥感水稻制图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联合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大范围水稻制图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联合SAR光学遥感数据实现样本集自动生成;此外,利用集成模型分别进行光学和SAR数据的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加权生成最终的水稻分布图。该方法能够完成样本的自动生成,且充分利用光学和SAR数据的相应特征,且减少了云层影响。利用该方法我们制作了2023年中国南方地区的高精度10m水稻分布图,分类面积和统计数据一致性高,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GEE,Rice,Remote sensing (RS)
             
            
            
                    稿件作者
                    
                        
                                    
                                                                                                                        
                                    宋明阳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红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许璐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葛纪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蒋婧灵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孙春玲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