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离子态铁氢化合物形成地球核幔边界的超低速区
            
                编号:134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4:55:17                浏览:1460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关于地震学探测到存在于核幔边界的超低速区的起源,长期以来被广泛地讨论。近期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在核幔边界的温压条件下水与铁发生反应能够形成铁氢化合物(fcc-FeHx),这为超低速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成因。然而,fcc-FeHx在这种极端温压条件下能否稳定存在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采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我们确定了fcc-FeHx的熔点和弹性性质。结果表明,fcc-FeHx在核幔边界条件下以超离子态的形式存在,相比于周围地幔具有明显的低波速和高密度特征。Fcc-FeHx既可以通过俯冲板片带下去的水与来自地核的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也可以由液态外核通过动力学过程结晶析出,其在核幔边界堆积为地震学观测到的存在于俯冲板片附近的超低速区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本研究强调了水在核幔边界产生速度异常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超低速区,铁氢化合物,第一性原理计算,机器学习
             
            
            
                    稿件作者
                    
                        
                                    
                                        
                                                                            
                                    张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文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吴忠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