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O和QBO对北半球冬季平流层极涡作用的线性干扰
            
                编号:139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5:52:15                浏览:1172次
                张贴报告
            
            
            
                摘要
                由于厄尔尼诺(ENSO)和准两年周期振荡(QBO)对北半球冬季平流层极涡有单独作用,本研究使用再分析数据考虑了ENSO和QBO的共同作用,将其组合分成四组:El Niño-EQBO, El Niño-WQBO, La Niña-EQBO,和La Niña-WQBO,每一个共同作用组合的影响和ENSO/QBO单独作用(去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的线性叠加进行比较。平均来说,与气候态相比,平流层极涡在纯El Niño和EQBO复合中减弱,而在纯La Niña和WQBO复合中增强。北极平流层中,观测的ENSO和QBO的共同信号几乎是其单独信号的线性组合。这种关系也在热带环流和热带降水中观测到, 尽管这种线性关系在对流层更不明显。El Niño-EQBO对北太平洋对流层和热带降水的共同作用比El Niño-WQBO弱。对于波活动和Brewer-Dobson环流的进一步分析也证实了ENSO和QBO对平流层作用的线性干扰。
 
             
            
                关键词
                ENSO QBO 平流层对流层耦合过程和相互作用,线性干扰
             
            
            
                    稿件作者
                    
                        
                                    
                                                                                                                        
                                    王浩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饶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郭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路屹雄
                                    中国气象局 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刘屹岷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