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地区大气颗粒物中锑同位素特征及来源解析
            
                编号:147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6:21:42                浏览:1282次
                张贴报告
            
            
            
                摘要
                锑是一种全球传输的污染物,具有疑似致癌性和神经毒性。吸入大气锑及其化合物是人体锑暴露的重要来源。大气环境与城市居民健康息息相关。大气颗粒物是锑的重要载体,而灰霾天气已是我国很多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大气颗粒物锑在城市中的浓度与形态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迁移转化与源汇识别缺乏系统认识。本研究基于我们建立的Sb同位素测试方法,开发了大气颗粒物中Sb同位素的采样和前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大型城市(贵阳、武汉)、Sb矿区(锡矿山)和废弃冶炼场地(晴隆、西和)PM2.5中Sb污染水平和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探究了不同环境背景下PM2.5中Sb的主要来源。
 
             
            
            
            
                    稿件作者
                    
                        
                                    
                                        
                                                                            
                                    孙广义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张超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李欣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吴云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吴限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冯新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