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碰撞后成矿斑岩的Mo同位素组成及其对岩石成因和斑岩成矿作用的启示
            
                编号:158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0:21:33
                                浏览:1359次
                特邀报告
            
            
            
                摘要
                冈底斯带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碰撞型斑岩成矿带,形成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碰撞后斑岩Cu-Mo矿床,目前普遍认为这些矿床的成矿母岩浆主要形成于俯冲改造的、富金属Cu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然而,研究表明这种弧下地壳普遍具有低的氧逸度,并不利于斑岩矿床的形成。为了查明冈底斯带碰撞后成矿斑岩的高氧逸度机制,我们对该带中的渐新世和中新世成矿岩体进行了全岩Mo同位素分析,并与晚白垩世和始新世侵入岩的Mo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发现碰撞后成矿斑岩Mo同位素组成普遍偏轻,指示了碰撞后成矿斑岩岩浆源区存在俯冲印度陆壳物质。印度板片俯冲携带氧化性的流体或熔体交代上覆岩石圈形成的富水、高氧逸度的岩浆源区可能促进了斑岩矿床的形成。
 
             
            
                关键词
                成矿斑岩,Mo同位素,岩石成因,斑岩成矿,冈底斯成矿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