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丛生物膜在高寒湿地保护和修复中的应用:从环境适应培养到生态工程
            
                编号:170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7:45:22                浏览:152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高寒湿地是重要且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针对其保护修复,开发生态环境友好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周丛生物膜做为一种微生物聚集体,具有保护修复高寒湿地的重要潜力。本课题组利用野外调研、室内模拟手段,采取高通量测序、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技术,围绕周丛生物膜高原环境适应性培养、水质净化、退化湿地土质改善的效应和机理做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吲哚乙酸、纳米Mn3O4等物质能够有效缓解UVB对周丛生物膜的胁迫,维持其对畜源污水的净化能力。周丛生物膜可以固持氮磷养分于土壤中;提高土壤脲酶和葡萄糖苷酶活性和土壤肥力;土壤修复后早熟禾生长优势显著。本研究可以为周丛生物膜应用于高寒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关键词
                周丛生物,若尔盖高寒湿地,畜源污水,玄武岩纤维,UVB
             
            
            
                    稿件作者
                    
                        
                                    
                                        
                                                                            
                                    景连东
                                    西南民族大学
                                
                                    
                                                                                                                        
                                    施天宇
                                    西南民族大学
                                
                                    
                                                                                                                        
                                    刘佳
                                    西南民族大学
                                
                                    
                                                                                                                        
                                    赵玥
                                    西南民族大学
                                
                                    
                                                                                                                        
                                    张润
                                    西南民族大学
                                
                                    
                                                                                                                        
                                    唐亮
                                    西南民族大学
                                
                                    
                                                                                                                        
                                    柏松
                                    西南民族大学
                                
                                    
                                                                                                                        
                                    杨胜韬
                                    西南民族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