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入库口湿地氮素转化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178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8:21:08                浏览:120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作为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界面区,河口湿地在去除氮负荷以缓解富营养化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除了系统发育特征,微生物的功能作用及其对河口生态系统中环境梯度的响应机制研究较少。入库口湿地是典型的淡水河口,明确其氮素转化过程的调控机制对水库水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择密云水库入库口湿地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宏基组技术解析了氮循环微生物的分类和功能特征,并与氮素转化速率相联系揭示了入库口湿地氮素转化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氮素转化速率和微生物群落特征沿环境梯度有显著差异。微生物功能属性在预测环境变化下氮循环过程速率变化方面更敏感。环境梯度变化会直接或通过微生物间接作用于氮素转化速率。
 
             
            
                关键词
                入库口湿地;环境梯度;氮循环微生物特征;宏基因组;氮素转化速率
             
            
            
                    稿件作者
                    
                        
                                    
                                                                                                                        
                                    李婷婷
                                    防灾科技学院
                                
                                    
                                        
                                                                            
                                    王晓燕
                                    首都师范大学
                                
                                    
                                                                                                                        
                                    黄静宇
                                    首都师范大学
                                
                                    
                                                                                                                        
                                    申磊
                                    首都师范大学
                                
                                    
                                                                                                                        
                                    王霞
                                    首都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