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吞吐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和CO2地质封存的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编号:228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1:29:48                浏览:136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页岩气作为绿色清洁的非常规能源,备受关注。常规天然气采收率可达60~90%,而压裂后的页岩气采收率仍较低,仅10~25%。作为直接枯竭后续开采策略,CO2吞吐技术不仅可以维持页岩储层生产压力,还可降低CH4分压并促进其解吸,从而有效提高采收率。此外,注入CO2还可封存在页岩储层中,从而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为研究直接枯竭生产后注CO2吞吐效果,利用自行设计的高温和高压实验平台(图1),以页岩压裂柱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裂缝条数、注入压力等对CH4采收率和CO2封存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压裂柱塞的CO2吞吐过程与粉末样品存在较大差异。裂缝数量与页岩气采收率呈倒“U”型关系;CO2注气初始压力越低,CH4采收率达到稳定期(峰值)越快,CO2封存能力越大。
 
             
            
                关键词
                页岩气,提高提高采收率,CO2吞吐注气,CO2地质封存,吸附与解吸
             
            
            
                    稿件作者
                    
                        
                                    
                                                                                                                        
                                    王博
                                    University of Regina
                                
                                    
                                                                                                                        
                                    胡浩然
                                    西南油气田页岩气研究院
                                
                                    
                                                                                                                        
                                    邱子麒
                                    西南油气田页岩气研究院
                                
                                    
                                                                                                                        
                                    常元昊
                                    University of Regina
                                
                                    
                                        
                                                                            
                                    曾凡华
                                    University of Regin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