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东北缘早石炭世构造环境-来自火山岩年龄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编号:248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3:24:43 浏览:32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7:1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S2] 主题2、地球化学 [S2-3] 主题2、地球化学 专题2.8、专题2.4(19日下午,4F观海厅1)

暂无文件

摘要
卡拉麦里造山带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是中亚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晚古生代洋壳俯冲增生、碰撞造山和后碰撞演化过程控制了盆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意义。然而,增生造山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变的精确时间仍存在争议。对卡拉麦里缝合带南侧双井子、西大沟南剖面的早石炭世中期松喀尔苏组中-基性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3个火山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表明,岩浆活动发生于338-331Ma。岩石具有变化的SiO2(46.76~ 62.87%)、MgO(1.49~ 6.42%)、K2O(0.23~ 3.68%)含量,中等TiO2(0.99~ 1.19%),高Na2O(2.89~ 5.30%)、P2O5(0.3~ 0.59%)含量,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及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相对富集LILE(Rb、Ba、K)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HFSE(Nb、Ta、Ti),具有弧亲和性的地球化学组成。然而, 87Sr/86Sr初始值低(0.7039 ~ 0.7043),εNd(t)值(+2.8 ~ +5.2)、εHf(t)值变化较大(+0.54 ~ +12.62),推测火山岩来自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源,上覆岩石圈地壳减薄驱动地幔物质大规模上涌,属于后碰撞板内环境的产物,表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至少从早石炭世就已经开始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换。
 
关键词
火山岩;后碰撞期;地球化学;构造演化;卡拉麦里造山带
报告人
蔡倩茹
助理研究员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稿件作者
蔡倩茹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