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旗地区大磨拐河组—红旗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编号:248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3:25:34                浏览:123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在内蒙古东乌旗地区采集大磨拐河组和红旗组碎屑岩,并对其进行岩相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探讨东乌旗地区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历史。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大磨拐河组的最大沉积年龄为133Ma,而红旗组的最大沉积年龄为142Ma,结合古生物证据表明它们形成于早白垩世。碎屑锆石特征显示为近源沉积,主要物源可能来自兴安地块二连盆地周边的中-晚侏罗世火山岩以及泥盆纪-三叠纪岩浆岩。通过分析锆石Th/U值,我们发现在170Ma以后呈现出碎屑锆石Th/U值增大的特征,反映出伸展构造作用的影响。根据地质年代学、地震数据和物源分析的结果,确定研究区在早白垩世为伸展构造环境,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剥蚀作用具有增强的趋势,其形成机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远程俯冲有关。
             
            
                关键词
                大磨拐河组、红旗组、碎屑锆石、物源分析、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古太平洋板块
             
            
            
                    稿件作者
                    
                        
                                    
                                                                                                                        
                                    甘华纯
                                    山东科技大学
                                
                                    
                                        
                                                                            
                                    杜庆祥
                                    山东科技大学
                                
                                    
                                                                                                                        
                                    张永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