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图强泥炭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古生态记录的分析
编号:25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3:57:12 浏览:39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3:37(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9min

所在会场:[S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S1-7]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5、专题1.9、专题1.8(19日下午,205)

暂无文件

摘要
北方泥炭地是全球重要的陆地碳汇,目前关于冻土泥炭地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和冻土退化的认识仍然有限。本研究在大兴安岭冻土区图强泥炭地采集6个泥炭钻孔,开展定年和多指标古生态分析,探究泥炭地晚全新世以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泥炭地起始发育于较冷的晚全新世,横向扩展集中在小冰期,气候变冷、冻土隔水层形成和分解减弱等过程是控制泥炭地发育的主要机制;泥炭藓在近现代暖期成为主导植物,主要响应冻土退化、泥炭地变干等过程;泥炭地近25年不断变湿,可能反映泥炭藓独特保水性,也可能反映冻土退化的缓慢塌陷过程。本研究填补该领域在东北亚的重要数据空缺,为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泥炭地生态系统未来动态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多年冻土;泥炭地;大兴安岭;植被变化;晚全新世
报告人
陈凤桐
硕士研究生 东北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陈凤桐 东北师范大学
于子成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