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二维三维景观对街区昼夜地表温度的影响
            
                编号:259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5:13:29                浏览:119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城市二维三维景观显著影响地表温度,是影响城市热岛的关键因素。深入理解城市二维三维景观对街区昼夜地表温度的影响,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构建舒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北京五环为研究区,基于ECOSTRESS地表温度、Sentinel-2和建筑等多源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探究城市二维三维景观对街区昼夜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天,中层街区平均地表温度最高;在夜间,高层街区平均地表温度最高。增强回归树在街区尺度上探究二维三维景观对昼夜地表温度的影响的性能优于随机森林,平均R2分别为0.565和0.371,平均RMSE分比为0.756 ℃和0.885 ℃。在低层街区和中层街区,植被和建筑分别是影响白天和夜间地表温度的关键因素;在高层街区,建筑是影响昼夜地表温度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街区,关键影响因素和昼夜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均是非线性的。研究结果可为通过合理优化配置二维三维景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城市热岛,二维三维景观,昼夜地表温度,街区,机器学习算法
             
            
            
                    稿件作者
                    
                        
                                    
                                                                                                                        
                                    韩冬锐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安红敏
                                    山东师范大学
                                
                                    
                                                                                                                        
                                    王菲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徐新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蔡红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乔治
                                    天津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