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因素对雪檐形成的影响研究
编号:267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5:39:12 浏览:302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1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7]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尽管以往的野外观测研究中指出雪檐的形成主要受到环境温度、风速、降雪粒的形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受到观测条件的限制,无法定量地描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雪檐生长过程。因此,本研究从风洞控制实验的角度,分别开展了不同气温、不同风速以及不同地形等条件下雪檐生长速率的定量测量工作,进而分析了雪檐形成和生长的最佳环境因素。本研究分别分析了风力、环境温度、投料方式、山体的悬崖处角度、雪粒晶型对雪檐生长过程中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设定可控温冷库内不同环境温度,测试了风洞内雪檐生长速率。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在任何空气温度条件下,雪檐长度和厚度方向的生长速率都在中等风速下达到最大;雪檐的长度和厚度随着空气温度逐渐趋于零度而先减小后增大;在T=-10℃的工况下雪檐的长度和厚度生长率都达到最小值。通过分析地形因素对雪檐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地形,雪檐的生长方向都与山脊线或悬崖断面垂直;山地形状越陡峭,雪檐更易形成。本研究通过在风洞实验中比较雪粒晶型对雪檐形成的影响发现,雪檐在新雪(晶型呈枝突状,密度约为141 kg/m3)颗粒和旧雪(晶型为圆球状,表面形态较光滑,密度较大,约为300 kg/m3)中都能形成,新雪比旧雪的黏附效率高,雪檐的形成速率更快。新雪主要通过枝突之间的物理勾结形成雪檐,旧雪颗粒主要通过压力烧结形成雪檐。
 
关键词
雪檐,风洞实验,环境因素,生长速率
报告人
于鸿翔
博士后 兰州大学

稿件作者
于鸿翔 兰州大学
李广 兰州大学
黄宁 兰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