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有孔虫化石指示松辽盆地坎潘期末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的海侵事件
            
                编号:281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12:05                浏览:134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松辽盆地在晚白垩世是一个稳定的湖盆,发育的完整湖相地层是研究白垩纪古环境的重要区域,这一时期,其湖盆水域宽阔,临近西太平洋,因此易发生海侵。我们在松辽盆地坎潘期末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中发现了有孔虫化石和咸水相轮藻化石,并结合C30甾烷生物标志物探讨松辽盆地晚白垩世的海侵事件。
研究鉴定了有孔虫化石7属2种,含5个未定种,包括浮游有孔虫Archaeoglobigerina blowi,Archaeoglobigerina cretacea,Globotruncanella sp.,底栖有孔虫Gavlinella sp.,Anomalinoides sp.,Haplophragmoides sp.和Conorboides sp.。根据有孔虫所在层位,结合C30甾烷等生物标志物层位,判断该时期发生了海洋有机质的输入,指示了松辽盆地的海侵事件。同时发现咸水相轮藻化石Feistiella anluensis,反映了该层位上下水体盐度较高。
 
             
            
                关键词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有孔虫,轮藻,海侵,甲藻甾烷
             
            
            
                    稿件作者
                    
                        
                                    
                                                                                                                        
                                    岳珂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李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