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H-GDGTs记录的西宁盆地晚中新世隆升事件
            
                编号:287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25:26                浏览:132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定量古高度重建是认识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古地貌的直接手段。然而,适用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古高度计仍较为缺乏。H-GDGTs(或称GMGTs)是常用生标和古高度计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的类似物,可能有着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的生源。H-GDGTs已被证明是潜在的古温度计,但其在古高度应用方面仍是空白。本研究在西宁盆地莫家庄剖面开展H-GDGTs分析,通过与现代样品和GDGTs指标的对比,探讨其古高度应用潜力和存在的问题。初步结果表明H-GDGTs的温度指标H-brGDGTs%和H-MBT均响应了西宁盆地晚中新世的快速降温和隆升事件,具有成为新古高度计的潜力。但H-brGDGTs%绝对值明显偏高,难以定量。H-MBT则可以定量重建古高度,但其在偏低温环境的应用可能受限,而在早新生代的高温环境下可能是理想的代用指标。
 
             
            
                关键词
                青藏高原,古高度,H-GDGTs,晚中新世
             
            
            
                    稿件作者
                    
                        
                                    
                                        
                                                                            
                                    陈炽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黄钰莹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白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方小敏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宋丽丽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李仰状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