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表真实位置的不同地震目录的精度分析:以中国西南地区若干个5级左右的地震为例
            
                编号:317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2:57:11                浏览:1234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准确的震中位置对于评估地震灾害及风险、研究地震活动性和地球内部结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多家机构例行发布地震目录,提供了震中位置等关键信息。然而在地震定位过程中使用的台站数据、壳幔速度结构模型和地震定位方法等不同,地震目录报告的震中位置会出现一定差异。而InSAR资料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浅源地震的位置约束较好,可以提供地表真实位置(ground truth, GT),为评估地震目录定位精度提供关键的依据。本文在我国西南地区选取了一系列同时被地震波和InSAR资料记录到的5级左右的地震事件,比较地震目录与InSAR确定的震中差异,评估CENC、USGS/NEIC地震目录在该区域报告的震中位置准确性。分析结果显示:CENC地震目录与InSAR震中的最大差异为12km,经向差异为0.04°~0.13°,纬向差异略小,为0.05°~0.06°;USGS的差异为20km,经向纬向差异分别为-0.13°~0.21°和-0.08°~0.10°。对于多数地震事件,CENC目录报告的震中位置更为准确,但是对于个别地震事件,CENC给出的位置偏离InSAR结果较大,可能与台站分布等因素有关。
 
             
            
            
            
                    稿件作者
                    
                        
                                    
                                                                                                                        
                                    杨婕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谷旺旺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张涵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倪四道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储日升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盛敏汉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张宝龙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