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航空高光谱遥感的雄安新区冬季水质观测
            
                编号:326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11:21:03                浏览:1139次
                张贴报告
            
            
            
                摘要
                雄安新区作为我国的未来之城,水资源科学调控在其绿色生态空间格局的构建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以雄安新区重要水源地白洋淀为研究区,针对四个典型河段进行水质参数提取研究。在无人机上搭载 GaiaSky-mini2-VN 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冬季四个时段的河流高光谱数据。同步采集了河流水质样品,分析得到 COD、PI、AN、TP 和 TN数据。通过建立波段比值与差值的关系,在 18 种光谱变换的基础上计算出相对最优模型,得出了四个区域水质参数含量强弱的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河流自净能力的四种类型,即均匀型、增强型、抖动型和弱化型,为水源溯源评价、水污染源区分析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水质观测,雄安新区,GaiaSky-mini2-VN
             
            
            
                    稿件作者
                    
                        
                                    
                                        
                                                                            
                                    杨越超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张东辉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栗旭升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秦凯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崔鑫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