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水稻干旱和洪涝灾害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编号:329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11:32:25                浏览:148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由于气候波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的生产常常遭受干旱和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影响,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目前大多数作物灾情研究仍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缺乏大范围定量分析手段。本文围绕着大范围水稻多年干旱和洪涝灾害准确监测的目标:①基于PhenoRice算法,提取了研究区多年水稻分布和生育期信息;②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多平台数据融合等方法,生成了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土壤水分等多种数据集;③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和水稻物候的干旱及洪涝灾害监测模型,开展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干旱及洪涝灾害监测研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遥感监测结果与产量变化率之间的有很强的线性负相关关系,R2高达0.88(省级)和0.85(县级);而干旱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更为复杂,R2为0.97(省级)和0.53(县级),当重度或特级干旱发生时,才会有较为明显的减产效应。以上结果为提高水稻灾损评估效率、有效制定防灾减灾政策,提供更加可靠的条件。
 
             
            
            
            
                    稿件作者
                    
                        
                                    
                                        
                                                                            
                                    刘莉
                                    三峡大学
                                
                                    
                                                                                                                        
                                    张杨
                                    三峡大学
                                
                                    
                                                                                                                        
                                    梁嘉璇
                                    三峡大学
                                
                                    
                                                                                                                        
                                    袁赐安
                                    三峡大学
                                
                                    
                                                                                                                        
                                    张可涵
                                    三峡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