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太阳风中Elsasser变量z-功率谱的径向演化
            
                编号:335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15:24:45
                                浏览:1275次
                特邀报告
            
            
            
                摘要
                Elsasser变量z-的本质在理解太阳风湍流中扮演重要角色。Helios飞船观测结果表明,从0.3-1AU内,z-的功率谱在低频处不随日心距离变化。然而,在0.3AU内的近日太阳风中,z-的功率谱演化仍然是个问题。本工作中,我们使用Parker Solar Probe的观测数据分析了0.1-0.5AU内低速太阳风中,z-功率谱的径向演化;并将之与1AU处WIND观测结果做比较。我们发现,z-的平均功率谱显示出与磁场、速度和z+的功率谱不同的特征。z-的功率谱上没有低频拐点。在0.1-0.5AU内,10-4- 10-2 Hz内z-的谱能量径向向外衰减,然后基本保持不变到1AU。z-的平均谱指数从0.1-0.2AU处的-1.27逐渐下降到0.4-0.5AU处的-1.59,再缓慢减小到1AU处的-1.70。z-不同分量的功率谱相近。这些发现表明z-在近日太阳风中演化速度快,且为太阳风湍流输运模型提供了强观测约束。
             
            
                关键词
                太阳风湍流,行星际磁场,太阳风演化,内日球层
             
            
            
                    稿件作者
                    
                        
                                    
                                        
                                                                            
                                    吴红红
                                    武汉大学
                                
                                    
                                                                                                                        
                                    黄狮勇
                                    武汉大学
                                
                                    
                                                                                                                        
                                    何建森
                                    北京大学
                                
                                    
                                                                                                                        
                                    杨利平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袁志刚
                                    武汉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