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IAMACHY载荷1.27μm夜气辉数据的体发射率反演与分析
            
                编号:341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14:19:36                浏览:1297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本研究基于SCIAMACHY(SCanning Imaging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for Atmospheric for CHartographY)仪器探测的高分辨率光谱辐射数据,利用线性算法反演氧气1.27μm夜气辉体发射率,并将反演结果与SABER(Sounding the Atmosphere by Broadband Emission of Radiation)仪器实测的体发射率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线性反演得到的2002年至2012年氧气1.27μm夜气辉体发射率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体发射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结合谐波分析方法,总结了振荡频率的长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线性反演结果与SABER观测数据的偏差较小,能较为准确地还原出体发射率的空间分布与周期变化。体发射率在4月份的赤道地区上空89km处达到峰值,在8月-10月赤道和北纬40°之间90km高度处出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另外,体发射率的变化趋势与太阳11年周期活动相近,并且表现年际变化和半年变化特征。
 
             
            
            
            
                    稿件作者
                    
                        
                                    
                                                                                                                        
                                    隋艺艺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朱亚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陈秋宇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何茂盛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徐寄遥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