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降水和凝结水量对比观测与估算研究
编号:347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19:38:27 浏览:31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S14-3]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7、专题14.15(19日上午,B2鹭江厅VIP2)

暂无文件

摘要
祁连山是我国黄河流域和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等内陆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和产流区,其地形复杂迥异和山地气候效应,导致了降水的年季波动和非均匀分布格局,而山区降水数据的匮乏制约着对祁连山降水规律的认识,目前亟需提高山区降水观测技术与模拟能力,探究祁连山区降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在降水缺乏的干季,凝结水作为陆面非降水性水分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寒山区生态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维系高寒山区脆弱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是寒区生态水文过程的缓释剂。因此,降水和凝结水量在月、季、年尺度的数量关系对于祁连山区生态及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研究工作对降水和凝结水数量关系认识尚不清晰,缺乏同步对比观测工作。
基于此,本文总结长期野外观测的认识,利用高寒山区降水观测网络和自主设计多种凝结水要素的观测方法,在山区流域对降水和凝结水进行野外对比观测试验和估算研究。旨在定量辨识降水和凝结水在垂直海拔分布的流域尺度上分布格局,厘清流域尺度的水量输入特征,为解析内陆河源区水资源形成转化规律、合理开发利用降水和凝结水资源,辨析高寒生态系统降水和凝结水的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寒区水文学的视角和答案。
关键词
降水;凝结水;观测;估算;
报告人
韩春坛
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稿件作者
韩春坛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陈仁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