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编号:354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21:37:12 浏览:31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7:2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S14-6]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8、专题14.12、专题14.13(19日下午,401)

暂无文件

摘要
在中低放废物处置及乏燃料暂存过程中,若燃料包壳氧化破损,可能会导致这些核素的浸出迁移,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室内原状土柱实验探讨了3H和超铀核素238Pu在不同地层介质中的迁移特征,对核素非平衡反应过程利用多模式进行拟合求参,结果表明:3H、238Pu在强风化花岗岩的穿透曲线呈明显的不对称性,这主要受强风化花岗岩发育不均匀局部零星夹带片状、块状固结,存在大孔隙优先流或导水通道,而中砂和砾砂3H曲线峰形对称性明显优于强风化花岗岩,说明中砂和砾砂原状土的土壤结构性质更均匀,垂向空间异质性较弱,受到物理非平衡机制的影响较小。对于中砂介质,由于其质地均匀且垂向空间异质性较弱,238Pu的吸附表现为瞬时吸附,TSM瞬时吸附位百分数f为0.95,TRM流动项吸附点位比例fmo为0.95,其中流动项中瞬时吸附位百分数f为0.99,LEA、TSM和TRM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对于砾砂介质,考虑化学非平衡吸附后,TSM和TRM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1,拟合效果要好于LEA和SOM模型,表明238Pu在砾砂上的吸附受到化学非平衡吸附的影响,存在慢解吸过程。强风化花岗岩介质中,TRM两区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更为精准,流动项吸附点位比例fmo仅为0.2,说明流动项和非流动项均为238Pu吸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孔隙优先流导水通道加剧了238Pu的迁移性,即使分配系数较大,238Pu在含水层中的流动性依然显著,因此仅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和溶液化学反应模型可能过于保守,需综合考虑物理非平衡和化学非平衡吸附机制,以更准确地评估环境介质对238Pu的吸附行为。
 
关键词
迁移、形态,地球化学
报告人
陈超
助理研究员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稿件作者
陈超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