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表河悬浮颗粒物中潜在有毒元素的污染特征、风险评价及源解析
编号:413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21:52:41 浏览:32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8: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5] 主题5、环境科学 [S5-6] 主题5、环境科学 专题5.5、专题5.3(20日上午,306)

暂无文件

摘要
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水体中各种物质的反应活性、转移和生物活性,掌握岩溶地表河流SPM中潜在有毒元素(Potential Toxic Elements, PTEs)污染特征、来源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可为岩溶河流水污染环境评价、污染修复及河流管理提供依据。
研究发现,岩溶河流SPM中Cr、Ni、Cu、Zn、As、Cd、Sb和Hg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了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其中Zn和Cu污染相对较严重。生态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颗粒态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具有非常高的毒性风险,对儿童和成人具有非致癌风险,尤其以As的风险最高。SPM中PTEs有三个来源:即高地质背景和历史炼锌活动的叠加来源(30.95%),煤矿开采活动来源(28.91%),农业和自然活动的混合来源(40.15%)。
 
关键词
岩溶地表河,悬浮颗粒物,潜在有毒元素,污染,风险,来源
报告人
任叶叶
硕士研究生 贵州大学

稿件作者
任叶叶 贵州大学
曹星星 贵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