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王家岩滑坡场地地震效应研究
            
                编号:420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5 09:14:07                浏览:159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基于北川王家岩滑坡微动数据,采用水平与垂直谱比法,开展滑坡场地地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滑坡场地HVSR曲线以多峰型为主,且在高频段波动变化明显,受下伏地层结构、覆盖层厚度以及地形地貌的控制作用突出;(2)滑坡场地微动频谱特征显著,卓越频率范围2.75–4.09 Hz,对应峰值放大系数2.34–3.44,放大效应受地形地貌影响较为明显;(3)滑坡后缘、滑坡床处微动的优势方向较易辨别,与卓越频率对应的优势方向分别为80°-110°和110°-150°,后缘优势方向包含滑坡主滑方向(80°);(4)受映秀–北川断裂构造应力影响,滑坡场地岩层节理发育,节理倾向优势方向(80°-140°)与滑坡微动优势方向(80°-110°)吻合较好,且同样包含滑坡主滑方向,证明断层的错动促进了王家岩滑坡的形成。
             
            
                关键词
                王家岩滑坡;微动;水平与垂直谱比法;卓越频率;方向性特征
             
            
            
                    稿件作者
                    
                        
                                    
                                        
                                                                            
                                    李孝波
                                    防灾科技学院
                                
                                    
                                                                                                                        
                                    宣雨童
                                    防灾科技学院
                                
                                    
                                                                                                                        
                                    周兴浩
                                    防灾科技学院
                                
                                    
                                                                                                                        
                                    欧阳刚垒
                                    防灾科技学院
                                
                                    
                                                                                                                        
                                    段俊杰
                                    防灾科技学院
                                
                                    
                                                                                                                        
                                    薄景山
                                    防灾科技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