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配体增强零价铁同步修复多氯联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过程机制
            
                编号:434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5:36:16
                                浏览:140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多氯联苯(PCB)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广泛存在于电子垃圾拆解污染场地,其持续暴露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多氯联苯和重金属的理化性质和赋存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同步修复多氯联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存在较大挑战。
     本研究采用可生物降解有机配体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增强零价铁(ZVI)在好氧条件下同时修复多氯联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研究结果表明,加入4 mmol L-1 EDDS和5g L-1 ZVI,土壤中PCB的去除率达到75.3%,Pb和Cu的稳定化率分别达到97.1%和91.9%。有机配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两个关键作用。首先,有机配体的加入可以增强ZVI活化分子氧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数量,从而提升吸附态和溶解态PCB的氧化降解效率。其次,EDDS可以通过络合作用强化Cu和Pb从土壤向水相的释放。随着EDDS的氧化和pH值的升高,ZVI转化生成的氢氧化铁可以通过共沉淀有效地稳定化溶解态Cu和Pb。与ZVI/Air相比,ZVI/EDDS/Air处理可以显著提高Pb和Cu的稳定性。原因是EDDS络合溶解Cu和Pb可以降低重金属与氢氧化铁之间的传质阻力。本研究将为多氯联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处理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和绿色环保的修复方案。
 
             
            
                关键词
                土壤修复;零价铁;类Fenton;复合污染
             
            
            
                    稿件作者
                    
                        
                                    
                                                                                                                        
                                    杜宇
                                    华中农业大学
                                
                                    
                                        
                                                                            
                                    曹梦华
                                    华中农业大学
                                
                                    
                                                                                                                        
                                    涂书新
                                    华中农业大学
                                
                                    
                                                                                                                        
                                    熊双莲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