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月幔和月海玄武岩载荷模型的月球背面大型撞击盆地的岩石圈参数反演
            
                编号:447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7:04:25
                                浏览:1461次
                快闪报告
            
            
            
                摘要
                对大型撞击盆地岩石圈物理参数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背面高地地体和艾肯盆地地体形成与演化的认识。由于大型盆地质量瘤的复杂形成机制,传统载荷模型无法有效反演大型质量瘤盆地的岩石圈弹性厚度。本研究基于全球月壳厚度模型和月海玄武岩厚度值的约束,提出一个月幔部隆起和月海玄武岩共同约束的载荷模型。基于最新的GRAIL重力和LOLA地形数据,利用提出的载荷模型有效约束了Moscoviense,Freundlich-Sharonov,Hertzsprung和Apollo盆地的弹性厚度和载荷比。考虑到撞击盆地形成时引入的额外能量,还进一步估算了撞击盆地形成过程中高地本身表面热流的上限(34 mW m-2)。最后,还探讨了高地地体和南极艾肯盆地地体内盆地形成过程的差异。
关键词:大型撞击盆地,弹性厚度,载荷模型,表面热流
 
             
            
                关键词
                大型撞击盆地,弹性厚度,载荷模型,表面热流
             
            
            
                    稿件作者
                    
                        
                                    
                                                                                                                        
                                    张文松
                                    武汉大学
                                
                                    
                                        
                                                                            
                                    茂叶
                                    武汉大学
                                
                                    
                                                                                                                        
                                    邓青云
                                    武大大学 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凤奇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斐
                                    武汉大学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