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纳型太阳能飞行机器人集群火星尘暴环境立体监测技术研究
编号:447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7:11:10 浏览:386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7: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0] 主题10、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 [S10-4] 主题10、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 专题10.3、专题10.6、专题10.5(19日下午,308)

暂无文件

摘要
面临火星探测中尘暴环境的极端挑战,本研究创新提出一种利用微纳型飞行扑翼无人机集群进行探测的技术方案,目的是深入勘察火星的大气和尘暴环境。这些微纳机器人能够在尘暴期间从着陆器或巡视器的高点被释放,借助火星风力移动,并通过振翼机制改变飞行姿态,实现对尘暴或尘卷风的立体和多点综合监测,监测内容通过无人机携带的不同传感器可以检测包括大气压力、气体成分、风速、尘暴浓度、尘埃速度矢量、电荷特性和尘埃等离子体参数等多个关键指标。这些机器人基于蜜蜂振翼原理进行仿生设计,通过线圈交流电扑翼驱动振翼以高效飞行,其整体尺寸控制在28mm×28mm×2mm以内,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十分轻薄,极其适合火星运输,易于在火星表面广泛部署。通过分组工作模式,机器人群体被划分为气体监测组、尘暴监测组和电学特性监测组,各组分别配备了气体、气象、粉尘传感器和电学特性测试装置,能够进行气体流场和成分、尘暴浓度与速度以及电学特性的现场动态监测。每个机器人都配备了坐标定位系统,所有机器人的传感数据会通过节点通讯的方式传回基站,该基站负责动态构建火星尘暴或尘卷风的详细物理参数,实现了对火星尘暴环境的精准原位探测。得益于轻质结构、分布式探测能力和半太阳能供电机制,这个机器人群体展现了在未来火星探测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巨大潜力,为火星环境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探测方案。
 
关键词
飞行机器人,微纳,火星尘暴,监测
报告人
黄一
本科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稿件作者
黄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丽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