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区微生物厌氧还原脱卤多样性及降解机制研究
            
                编号:461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21:31:17
                                浏览:1896次
                特邀报告
            
            
            
                摘要
                卤代有机污染物(HOCs)是海洋环境中一类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与其它海洋环境相比,冷泉生态系统中蕴含着较高丰度的还原脱卤基因(rdhA)和种系发育多样的rdhA宿主。本研究利用南海冷泉沉积柱进行宏基因组分析,重构冷泉微生物基因组以研究各个层位的优势菌种、潜在脱卤菌的垂直分布、种系发育、进化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结果发现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不同深度均占主导地位,与之前推测相符。rdha基因丰度和沉积物深度呈负相关,这可能表明深层沉积物中脱卤活性较低。同时,本研究还以柱状沉积分层样品为底物,利用2,4,6-三溴苯酚(TBP)构建冷泉微生物厌氧还原脱卤体系,并成功获得多个不同层位具还原脱卤能力的培养物,且浅层沉积物更易富集脱卤微生物。通过宏基因组获得了含rdhA基因且隶属于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的MAGs,揭示了其中发挥作用的功能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代谢特征、脱卤潜力。本研究将提升我们对微生物驱动的海洋卤素循环的理解,增长对海洋脱卤菌的生态地位和生态功能认识,促进未来在海洋脱卤菌上的开发和利用,继而为HOCs的生物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冷泉,厌氧还原脱卤,新型脱卤菌,柱状沉积物
             
            
            
                    稿件作者
                    
                        
                                    
                                                                                                                        
                                    张晓艳
                                    浙江大学
                                
                                    
                                                                                                                        
                                    陈海新
                                    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邓招超
                                    浙江大学
                                
                                    
                                                                                                                        
                                    谢烨婷
                                    浙江大学
                                
                                    
                                                                                                                        
                                    岳震
                                    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章春芳
                                    浙江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