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植被建设及其土壤固碳效应
编号:54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06:24 浏览:34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3: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S11-6]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专题11.12、专题11.17(19日下午,212)

暂无文件

摘要
荒漠区植被建设可以促进土壤碳的积累。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植物种选择和灌溉管理,极端干旱流动沙漠区人工造林和可持续利用是可行的;荒漠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固碳效益显著,随着林龄和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SOC、SIC均呈增加趋势,沙漠公路防护林总碳储量和总固碳潜力分别高达1.638 Tg和2.287 Tg,切均以无机碳为主;毛乌素沙地总土壤碳储量为276.72 Tg,其中草地占62.08%;在多重因素驱动下,SOC与SIC在不同层次表现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不同层析驱动因素稍有差异,乔木和灌木林固碳效果优于草地;土壤颗粒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无机碳和有机碳固持在其表面,土壤颗粒组成、颗粒表面特性和离子组成对土壤固碳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
荒漠区,植被建设,土壤固碳效应
报告人
张建国
系主任/副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张建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