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态系统服务相互作用的时空异质性和驱动因素阈值效应纳入喀斯特地区的管理规划--以云南红河州为例
编号:60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12:47 浏览:34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9:5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S11-4]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专题11.13、专题11.14(19日上午,212)

暂无文件

摘要
揭示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及其与自然-社会因子的非线性关系是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条件。本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在网格和乡镇尺度上量化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明确了生态系统服务组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识别了生态系统服务与驱动因素的非线性关系,并提出了跨尺度的区域生态管理策略。结果显示:(1)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空间异质性,近20年粮食生产的供应能力增加约46%,其他生态系统服务成下降趋势,其中产水量的下降幅度最高,下降幅度约62%。(2)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协同效应主要发生在栖息地质量,碳存储和土壤保持和水产量之间,而权衡效应主要发生在粮食生产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且这种关系在空间上的强度分布不均匀。(3)南部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簇出现了显著剧烈的变化,在网格尺度上,综合生态簇面积减少了约88%,而栖息地质量-碳存储协同簇面积占比则由15.68%上升到40.60%,乡镇尺度上呈相似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4)西南部的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出现显著下降,其中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因素起主要负向驱动作用,且部分驱动因素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存在阈值效应。本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相互作用-驱动-阈值”视角构建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状态的综合认知框架,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生态系统服务簇;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驱动因素;阈值效应
报告人
陈新均
博士研究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稿件作者
陈新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崔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杨乾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徐子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刘双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博文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刘玉国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