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闪电定位数据的华南雷暴电荷结构分析
            
                编号:75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46:54                浏览:1126次
                张贴报告
            
            
            
                摘要
                雷暴电荷结构是连接雷暴动力、微物理过程和闪电活动特征的桥梁,处于雷暴电学研究非常关键的位置。本研究基于广东闪电成像阵列(GD-LMA)的观测数据,结合雷达观测,针对2021年6月16日华南地区一次雷暴过程,分析了雷暴电荷结构的演变特征。雷暴初始发展和消亡阶段都表现为偶极性电荷结构,且消亡阶段电荷区高度逐渐下降。对流区以外的区域,大部分时候闪电数据未指示出下部次正电荷区,而上部正电荷区和中部负电荷区高度相比对流区偏低。上部主正电荷区的雷达反射率普遍<40 dBZ,主要为干雪粒子和霰粒子,中部负电荷区和下部次正电荷区的雷达反射率主要在40~50 dBZ之间,主要为霰粒子。下部正电荷区参与放电时,雷暴核心区6 km高度以上的平均冰水含量(IWC)明显增大。
             
            
            
            
                    稿件作者
                    
                        
                                    
                                                                                                                        
                                    黄思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郑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义军
                                    复旦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