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正地闪中已熄灭通道上负极性击穿放电特征研究
编号:75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46:57 浏览:263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利用甚高频(VHF)干涉仪、快天线、高速摄像和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同步观测资料,详细研究了一次单回击自然正地闪的放电特征。该正地闪始发于对流单体的边缘,始发高度约为5.8 km,初步推测发生这例正地闪处的雷暴电荷为上正下负结构。闪电始发时,负先导向仰角增大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多个分支,正先导则在22.2 ms后被探测到,不同极性的击穿放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VHF干涉仪探测到在先前已建立但熄灭的负通道中产生了三次明显的负极性击穿放电,持续时间分别为0.30 ms、0.06 ms和0.20 ms,传播速度分别为1.9 × 106 m/s、2.2 × 107 m/s和1.9 × 107 m/s。第一次负极性击穿放电发生在回击前0.3 ms,它的发生促进了下行正先导的发展,导致下行正先导通道发展的速度和亮度均明显增大。第二次和第三次负极性击穿放电发生在回击后的连续电流期间,并导致了正极性M分量的发生。正极性M分量发生期间,在快电场变化波形上探测到对称v形及钩形脉冲,且高速摄像显示接地通道亮度明显增加。综上,在已建立通道中发生负击穿有助于产生反向涌流波,促进接地通道上的放电过程。
关键词
正地闪;负极性击穿;M分量;甚高频干涉仪;高速摄像
稿件作者
唐国瑛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蒋如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孙竹玲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