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对流与边界层湍流日变化相关特征及其影响效应
编号:82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08:45:16 浏览:279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0:0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暂无文件

摘要
本文运用涡动相关法计算湍能分量浮力项和切变项,并将此“点”算法拓展到“面”上,实现了区域浮力项和切变项的算法构建。主要结论如下:青藏高原上空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较高的边界层高度为深对流云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夏季高原边界层高度与抬升凝结高度差值较大,使得高原即使在相对湿度较低(RH2m<=60%)的情况下也能形成较多低云(LCC>=60%)。与中国东部相比,感热通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高原区域的空气密度较低,浮力项、切变项较大,更有利于其边界层的发展。而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高原气温较低,使得抬升凝结高度也相对较低,低层对流热泡合并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就到达抬升凝结高度形成对流云。
关键词
浮力项;切变项;对流;下游暴雨;青藏高原
报告人
唐懿
博士研究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唐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